不算的了底算它到你真解E吗
最近在币圈里,Ethscriptions这个话题突然火起来了。作为一个从去年就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老韭菜,我发现很多人对它的理解还停留在"以太坊版BRC-20"的层面上。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点掏心窝子的话,说说这个eths到底是个什么玩意。 记得去年8月份那会儿,各种铭文项目像下饺子一样冒出来。当时我在推特上看到有人讨论eths,第一反应就是:"这不又是蹭BRC-20热度的山寨货吗?"说实话,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没把它当回事,包括我自己。直到最近看到圈内几个大佬在争论eths算不算Layer2,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。 说到Layer2,咱们得先明白它为啥会出现。想象一下以太坊就像早高峰的北京三环,每辆车(交易)都在抢那几条有限的车道(区块空间)。堵车(网络拥堵)是必然的,过路费(Gas费)更是贵得离谱。这时候就需要修几条辅路(Layer2)来分流。 我之前写过不少关于OP Rollup、ZK Rollup这些主流扩容方案的文章。简单来说,它们就像是把大部分交易放在"地下停车场"(链下)处理,只把结果"上传"到主路(主链)上。这样既能缓解拥堵,又能降低成本。 eths这个项目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它完全不走寻常路。传统的智能合约需要在链上存储和执行,就像是把每笔交易都详细记录在账本上。而eths耍了个小聪明,它只记录最关键的信息(调用数据),剩下的计算都交给协议规则自动完成。 打个比方,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。传统方式是把每件商品都扫描计价(智能合约),而eths的做法是让你自己心算总价,只把最终金额告诉收银员(调用数据)。这样当然能省下不少时间(Gas费)。 真正让eths脱胎换骨的是ESIP-4提案。这个提案里提出的ESC-VM(以太坊铭文虚拟机),让eths从一个简单的"记账工具"变成了可以执行复杂计算的"智能助手"。 我特别喜欢白皮书里的一句话:"ESC-VM的目标不是取代智能合约或L2解决方案,而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优先提供低成本计算能力。"说白了,eths不想跟现有方案正面竞争,而是另辟蹊径,找到自己的生态位。 这让我想起当年的安卓系统。它没有直接挑战iOS在高端市场的地位,而是先占领中低端市场。eths走的也是这个路子,用低成本来吸引那些对价格敏感的用户。 当然,eths现在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。比如"Dumb Contract"这个名字起得挺有意思,但它确实存在功能上的限制。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不能直接支付,得靠"桥"来中转,这感觉就像网购时不能用支付宝,非得先去银行转账一样麻烦。 还有一个更隐蔽但更重要的问题:indexer(索引器)的角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。这就好比盖了栋大楼,却没人负责电梯维护。这个问题真要细说,怕是得另开一篇长文才能讲清楚。 回到最初的问题,我的理解是:eths在功能上确实实现了Layer2最核心的目标——扩容和降费,但在实现方式上又与传统Layer2截然不同。就像一个自学成才的程序员,虽然没经过科班训练,但确实能解决问题。 eths最聪明的地方在于,它没有试图重新发明轮子,而是找到了以太坊生态中一个被忽视的角落,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。这种"四两拨千斤"的思路,或许正是区块链创新最需要的。从一场误会说起
Layer2的前世今生
eths的"弯道超车"
ESC-VM:从"小聪明"到"大智慧"
现实中的挑战
所以它到底算不算Layer2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市场观察:12月4日比特币与以太坊走势深度解析
- 师爷陈最新分析:比特币牛市进入关键期,这个位置你必须盯紧
- 2023年ETHOnline黑客马拉松:11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项目
- 喜讯!NFTScan获Optimism基金会35,000枚OP重磅支持
- Friend Tech必备神器大盘点:让你的社交交易如虎添翼
- Web3存储界迎来文艺复兴:LAMB登陆HotsCoin开启新篇章
- 比特币突然暴涨15%的背后:看懂这6个关键因素
- 市场走到十字路口:比特币即将迎来关键抉择
- 以太坊行情深度解读:9月21日交易机会与风险指南
- 比特币又要起飞了?35,000美元关口成关键战场
- 深度观察:香港AI与Web3科普课堂点燃创新火花
- 当我们在谈论牛市时,究竟在期待什么?
- 香港加密江湖:当三种文化在同一片土壤相遇
- 以太坊的疯狂未来:从8000到35000美元的奇幻旅程
- 华尔街资本暗流涌动:比特币ETF预期下的市场新格局
- 从负债累累到身家过亿:一个普通人的加密货币逆袭之路
- 比特币站在十字路口:暴跌预警还是牛市前奏?
- 比特币暴涨背后的真相:狂欢还是泡沫?
- UN Global:与你共同探索区块链的未来
- 大模型时代的思考:一位AI老兵的真实感悟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