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息热义乌定币口还外贸稳真风圈的,是是假
最近金融圈的朋友们都在讨论一个话题:稳定币。这东西在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火得一塌糊涂,立法支持、机构抢滩,简直成了金融界的"顶流"。但转头看看咱们内地,政策大门还是关得紧紧的,让人不禁想问:稳定币在义乌外贸圈的传闻,到底有几分真假? 说来有趣,有记者最近专门跑到义乌市场做调研,结果发现大多数商户听到"稳定币"三个字时一脸茫然。那场景特别像《夏洛特烦恼》里老大爷回答"马冬梅"的经典桥段——"马什么梅?""马东什么?""什么冬梅?"只有零星几个商户表示尝试过用稳定币收款,但也都对合规性和手续费问题心存疑虑。 翻遍网络,我发现这些传闻主要来源于两份报告。一份是华泰证券6月25日发布的《稳定币将如何影响全球货币体系?》,这份31页的研报确实提到义乌市场稳定币流动超百亿美元的说法。但有意思的是,报告其他地方都有详实的数据支撑,唯独这个观点就像个"孤证",让人不免怀疑数据的可靠性。 华泰的报告倒是提出了几个相当有见地的观点: 1. 美元区、欧元区和中国这样的大经济体,稳定币市场规模潜力巨大;韩国、新加坡这类数字经济发展快的地区,稳定币渗透率会很高;土耳其、阿根廷这些货币不稳的新兴市场,稳定币也会很吃香。 2. 中国其实从2014年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了。香港8月即将实施的稳定币法案,可能预示着"两条腿走路"的发展策略。 3. 香港立法会促进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展,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是重大利好。 4. 稳定币规模大了以后,最终可能不得不接受更严格的监管,甚至部分国有化。 另一家区块链分析公司Chainalysis的报告我也仔细查了,结果更让人困惑——在他们的《加密货币地理报告》里,压根没找到关于义乌市场的具体数据。 不过Chainalysis倒是指出两个有趣现象:香港用户收取的加密资产中稳定币占比长期超过40%;中国内地用户确实在利用加密资产进行财富保值。 说回正题,义乌的外贸商家到底能不能大规模用稳定币?我的看法是:理论上很有优势,现实中困难重重。 想想看,稳定币即时到账、费用低,简直就是为跨境贸易量身定制的。但问题是,内地政策还没开这个口子。更重要的是,用了稳定币就拿不到出口退税——这对利润本来就很薄的外贸企业来说简直是"致命伤"。 再说参加广交会要银行流水,申请贷款也要银行流水。这一套传统外贸的"基础设施",可不是说换就能换的。 那外贸商家就完全没戏了吗?也不尽然。我发现一个合规的"曲线救国"方案:通过香港公司中转。 8月1日起,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就要生效了。这个条例有三个关键点: 1. 必须100%兑付,确保储备资产足额; 2. 严格的反洗钱要求,8000港币以上交易就要做尽职调查; 3. 对非托管钱包实施严监管。 内地企业完全可以这样操作:在香港注册公司接收稳定币,在香港完成兑换,再合规结汇回内地。这样就既享受到稳定币的便利,又规避了政策风险。 说到底,稳定币在外贸领域的应用就像个"早产儿"——前景很美好,但现在还需要政策"保温箱"的保护。香港的立法或许能给内地企业一些启示,但在政策明朗之前,建议大家还是慎之又慎。走访调查:商户们的"马冬梅"式困惑
数据来源大起底:华泰证券说了啥?
Chainalysis的数据靠谱吗?
外贸商家的现实困境
合规操作的"香港方案"
结语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谁说茶叶和艺术品不能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角?
- 深度剖析以太坊:区块链世界的创新引擎与投资价值
- 加密市场的冰火两重天:聪明投资者该如何抉择?
- 特朗普悍然出手:美联储迎来史上最严峻的政治危机
- 当Moonbeam社区代表究竟能带给你什么?
- Solana强势突破200美元大关,牛市行情或将延续
- 当币圈变成过山车:我们该如何在暴涨暴跌中寻找真正的机会?
- 一场点燃Web3创意火花的盛宴:GUI INU黑客马拉松深度解读
- 深夜复盘:我是如何在9.11这天精准做空以太坊的
- 狗狗币命悬一线:8月开局不利,0.21美元支撑位能否守住?
- 金融巨头180度大转弯:2.5万亿资管机构为何为比特币正名?
- 当比特币站上11万大关,市场正在酝酿一场风暴
- Ripple案启示录:加密资产如何与证券监管躲猫猫?
- 特朗普悍然出手:美联储迎来史上最严峻的政治危机
- 比特币未来走势:从Coinbase CEO的预言到今晚的短线机会
- 鲍威尔鸽声嘹亮后:狂欢背后暗藏的经济迷局
- 黄金市场观察:多头行情能否持续?资深交易员为您解析
- 以太坊暴涨后的暴跌内幕:市场正在经历怎样的震荡?
- 从被解雇到颠覆世界:杰克·多西的传奇创业人生
- 加密货币市场暗流涌动:BTC、ETH步履蹒跚,DOGE能否异军突起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