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的流动率背困局瓶颈质押质押发展
说到区块链质押,Solana的表现绝对让人印象深刻——超过70%的SOL代币都被质押出去了。这个数字放在任何公链里都算得上亮眼,但奇怪的是,流动性质押在这里却迟迟未能起飞。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DeFi发展的业内人士,我见证了以太坊上流动质押的惊人崛起。Lido等协议的成功证明了这个模式的可行性:用户既能获得质押收益,又能保持资金流动性。但到了Solana这里,故事却完全不同。 Solana Compass的数据显示,虽然整体质押率高达70%,但其中只有不到3%选择了流动性质押协议。这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桶,水面很高,但水龙头却出不来水。 Meteora和Jupiter的创始人Ben Chow告诉我一个惊人的数字:"在90多亿美元的质押SOL中,流动性质押代币只占3%。"这就像你家后院埋着一座金矿,但你却只挖了几个小坑。 在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后,我发现Solana用户的选择其实很理性。Marinade的核心贡献者Alex Cerba跟我分享了他的观察: "很多用户觉得7%的基础质押收益已经很不错了。为了多赚那2%,要把资金放进智能合约承担额外风险?他们觉得划不来。"这就像你面前放着两个理财产品:一个是保本的7%,另一个是有风险的9%。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。 更关键的是,Solana原生质押实在太方便了。验证者免费提供服务,资金两天就能赎回。相比之下,以太坊用户要等两周才能拿回质押的ETH。Messari分析师Kel Eleje说得很形象:"Solana的原生质押就像是低配版的流动性质押。"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税收问题。每次把SOL换成流动性质押代币都可能触发税务事件,这让很多大户望而却步。这就好比你要交过路费才能进入游乐场,很多人选择在门口看看就走。 Solana联合创始人Anatoly Yakovenko曾在推特上呼吁:"我们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。"但说实话,这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解决的。 DeFi老炮们都知道,光有资金供给是不够的,还需要足够的需求端。目前Solana DeFi生态的应用场景相对有限,就像一个大型商场开业了,但里面的店铺还不够多。 不过最近的趋势让我看到了一些希望。Jito和BlazeStake等新兴协议在今年夏天实现了快速增长。Jito Labs的CEO Lucas Bruder告诉我:"jitoSOL在DeFi中的使用率远高于其他LST。"这说明用户正在寻找更创新的解决方案。 但要想真正突破,Solana还需要解决一个"先有鸡还是先有蛋"的问题。就像Cerda说的:"你既需要更多资金流入DeFi,又需要DeFi有足够能力吸收这些资金。"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个公链兴衰的观察者,我认为Solana仍然有很大的潜力。毕竟,能让70%的代币都乖乖质押的公链可不多见。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突破性的应用场景,让这些沉睡的资金真正流动起来。也许下一个DeFi夏季,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Solana。流动性质押的"魔力"为何失灵?
Solana用户的"保守"选择
税收顾虑与DeFi生态瓶颈
曙光初现的未来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世界新纪元:Ethscriptions与Facet-VM如何重塑区块链生态
- 以太坊7月大爆发:企业疯狂囤币背后藏着什么玄机?
- 70后创业者的坚守:在AI与加密革命中寻找第二春
- 8月狂欢|数字8的财富密码,8000美元大奖等你来抢!
- 市场叙事大乱斗:当所有指标都指向不同方向时,我们该如何投资?
- 加密货币狂欢派对:比特币新高后的投资策略全解析
- 一代投资大师告别江湖:达利欧离场留给我们哪些思考?
- 华尔街巨鳄的加密野心:贝莱德正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?
- 加密货币市场风云录:稳定币新势力崛起与传统巨头入局
- 比特币再创新高:12.4万美元只是起点还是顶点?
- 数字资产革命:当虚拟世界与现实资产碰撞出火花
- 比特币闪崩背后:一场美联储与政客的暗战正在上演
- 跟着小神玩转比特币,700点收益轻松到手!
- 原子协议周记 | 2025年8月第2周:生态繁荣进行时
- 以太坊的4000美元:这或许只是行情的起点
- Hyperliquid:一个草根项目如何逆袭成为DEX巨头?
- 一位刑事律师的真实办案手记:当虚拟货币遇上非法经营罪
- 比特币正在重演黄金的历史:我们是否站在数字黄金的国家储备拐点?
- 哈佛大学豪赌比特币:数字黄金时代真的来了?
- 加密货币市场风向突变:比特币疲软,山寨币崛起在即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