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错押注A的未来我误的否在方式迷思们是明天
自从写了那篇质疑RWA万亿市场的文章后,我的社交媒体就没消停过。有意思的是,最激烈的反对声音往往来自最懂行的朋友。这不,一位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友就给我上了一课。 这位老朋友是真把我问住了。他说我在文章里把"证券化"这个概念说得太窄了。想想也是,我们总习惯把MBS、ABS这些现代金融产品等同于证券化,但实际上,16世纪荷兰人发明股票债券的时候,就已经在玩证券化了。这就像把智能手机等同于所有手机,却忘了大哥大的存在。 说实话,这次对话让我意识到一个关键点:现在市场上那些鼓吹RWA的人,其实99%都是在炒ABS的冷饭。他们说得天花乱坠,却故意忽略了ABS这个已经存在几十年的老前辈。 不过这位朋友也给了我新的启发。他认为代币化的魅力在于能实现证券化做不到的事情——不仅能交易,还能添加各种功能。这让我想起Solv Protocol的ERC-3525,那种介于FT和NFT之间的SFT,确实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 我们达成的共识是:代币化的未来很美好。分歧在于,我觉得现在大多数RWA项目都是"早产儿",他却认为应该先跑起来再说。这让我想起硅谷那句老话:"先做出个能跑的产品,再考虑优化。" 另一位交锋的对手是比莱资本的Bruce。他把我比作嘲笑汽车的守旧派,这我可不服。我的观点其实很简单:我们不能把1885年的奔驰车当作汽车行业的终极形态。要知道,法国人在1769年就造出了蒸汽汽车,如果当时的人把那个笨重的家伙当成未来,那才是真可笑。 现在的RWA项目就像当年的蒸汽汽车——方向是对的,但形式肯定会被颠覆。我担心的不是RWA的未来,而是现在这些项目能否活到未来。 Bruce认为香港比Web3更需要对方,这话从宏观角度看没错。但实际操作中,要让一个金融中心的立法体系为新技术让路,难度不亚于让大象跳芭蕾。看看现在的港股市场,流动性都快干涸了,港府真的有余力去折腾RWA吗? 最让我担忧的是"技术够用论"。Bruce说以太坊+Layer2已经能满足RWA需求,这话听起来就像1990年代说Windows CE够用一样危险。现有的Layer2不过是便宜版的以太坊,真正的范式革新还远未到来。 现在的RWA讨论,总让我想起当年人们对着PDA(个人数字助理)兴奋的样子。那些产品确实很酷,但最终都被智能手机扫进了历史垃圾堆。真正的机会,往往出现在技术范式转变之后。 尽管观点交锋激烈,但我们都坚信加密世界的未来。在这个AI当道的年代,我依然认为区块链技术蕴含着巨大潜力。只是Bruce选择现在就冲进战场,而我更愿意等待更适合的时机。 说到底,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就像当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,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坚持到最后的。现在的RWA领域也是如此——方向对了,但路径可能还需要更多探索。 作为观察者,我的职责就是发出那些可能刺耳但必要的声音。毕竟在这个充满噪音的市场里,真相往往藏在最激烈的辩论中。证券化的前世今生:一场跨越500年的误会
代币化的想象力:超越证券化的可能
鸡生蛋还是蛋生鸡:RWA的发展悖论
香港的Web3困局:理想与现实的差距
技术够不够用:一个危险的误解
共识与分歧:我们都相信未来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TRB疯狂拉盘背后的收割游戏:小韭菜的血泪教训
- FTX丑闻持续发酵:高管自曝行贿内幕 比特币矿业面临生死考验
- SBF的商业焦虑:一位加密奇才的疯狂求生记
- 市场大跌时,我们真能全身而退吗?
- Shibarium:小企业的区块链新机遇
- JPEX风波:香港加密市场遭遇的信任危机与反思
- 比特币减半倒计时:市场情绪微妙变化的背后
- Visa的稳定币布局:重塑全球支付版图的革命性尝试
- 从无息到生息:稳定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
- FTX审判在即:SBF案陪审团遴选或将闪电完成
- 中美加密货币暗战:当国家安全遇上区块链革命
- REITs基金——澳门金融创新的下一个风口
- 以太坊市场暗流涌动:为何机构投资者在暴跌中依然坚定持有?
- 别死磕zk系了!Zora空投或许才是你的翻身机会
- 以太坊大佬集体抛售:是市场预警还是常规操作?
- 从熊市煎熬到百倍回报:一位加密老兵的深度思考
- 比特币艰难爬坡:26,500美元为何成为难以逾越的山峰
- 区块链游戏的安全困局:我们该如何守护玩家的数字财富?
- 区块链晨报:银行宕机、虚拟博物馆与AI新动向
- 数字货币淘金热:如何抓住市场的下一个财富风口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