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拟一弈货币尬博的尴处理场司法与监管涉案
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金融犯罪领域的律师,我发现虚拟货币在刑事案件中的处置问题简直是个烫手山芋。每次接到这类案件,都能感受到司法机关的左右为难——明明知道这些数字资产可能涉及犯罪,却又找不到合规的处置方式。 还记得去年处理的一个电信诈骗案吗?嫌疑人用比特币洗钱的手法简直把我惊呆了。自从"断卡行动"收紧了对传统资金渠道的监管,这些不法分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转向虚拟货币。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捉迷藏游戏——监管刚堵上一个漏洞,犯罪手法就立刻变换新花样。 不过话说回来,可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。我认识的很多区块链从业者都是真心想做事的,他们经常跟我抱怨:"我们这些老实做技术的,怎么就被贴上犯罪的标签了呢?"这种误解确实需要澄清。 现在司法机关处理涉案虚拟货币,基本上在走两条钢丝: 第一种是侦查阶段就急着找第三方公司变现。上周有个委托人偷偷告诉我,他儿子被羁押期间,警察"建议"他们找某某科技公司处理比特币资产。这种做法看似高效,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 第二种是把烫手山芋留给法院执行局。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案子,等判决下来时,涉案的以太坊已经贬值了60%!当事人欲哭无泪,法官也一脸无奈。 这些所谓的"科技公司"到底是何方神圣?去年有个案例特别有意思:A地公安委托B公司处理涉案比特币,结果B公司转头就被C地警方盯上了,理由是涉及电诈资金。这就好比打地鼠游戏,这边刚按下去,那边又冒出来了。 从法律角度看,不管这些公司接的是私人委托还是司法机关委托,本质上都在踩红线。我经常跟同行开玩笑:"现在做虚拟货币处置,就像在刀尖上跳舞。" 说实话,每次处理这类案件都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感。监管要求是一回事,司法实践又是另一回事。前两天跟一位老检察官聊天,他叹气说:"我们也知道有问题,但不这么办案子就没法推进啊!" 在这个过渡期,我的建议是:无论是办案机关还是第三方公司,都要做好全过程留痕。谁知道明天监管风向会怎么变呢?毕竟在这个新兴领域,今天的最佳实践可能就是明天的违法证据。 (作者:刘正要,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。拥有银行和法院双重工作背景,专注区块链领域法律服务。)虚拟货币为何成为犯罪分子的新宠
实务中的两难处境
第三方处置的灰色地带
写在最后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矿业地震级整合:Hut 8与美国比特币公司将如何重塑行业格局?
- 传统金融玩新花样:嘉实基金在香港试水代币化背后的故事
- 加密界华人精英为何频频遭打压?美国反恐大棒下的真实意图
- 2023区块链的三大突破:从零知识证明到现实资产上链
- 市场叙事大乱斗:当所有指标都指向不同方向时,我们该如何投资?
- 以太坊M顶形态显现:1930支撑位能否守住?
- 比特币ETF曙光乍现?BRC20代币或将迎来爆发契机
- Terra生态的幽灵:USTC疯狂反弹背后的故事
- 波场链生态突破645亿美元大关:稳定币帝国崛起背后的商业逻辑
- Blast:这个自带利息的L2能否颠覆游戏规则?
- 11月29日加密货币晨报:比特币暴力拉升近4%,市场风向变了?
- 币安CEO赵长鹏认罪背后:加密富豪的牢狱之忧
- Ordinals生态爆发:谁将成为比特币世界的下一个独角兽?
- 以太坊这次真要起飞?市场情绪回暖能否助其突破关键阻力位
- Moonbeam财政库委员会换届选举:你的GLMR决定生态未来
- 当艺术遇上区块链:MurAll如何重塑创作边界
- Lens Protocol如何在社交赛道杀出重围?深度解析其技术突破与生态优势
- 币圈老司机手把手教你玩转比特币:11月22日实战策略
- 今天的行情让我看到了坚持的价值
- 监狱风云:SBF的另类牢狱生存之道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