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热词

虚拟须知货币道违法误区你必真的这些法律交易吗

最近在办理案件时,经常遇到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:不少侦查人员一看到涉及虚拟货币的案件,第一反应就是"买卖虚拟币不是犯法的吗?"当你追问法律依据时,他们往往搬出2021年人民银行发布的"924"文件。这种想当然的执法态度,让很多无辜的虚拟货币投资者白白在看守所蹲了37天。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这个问题的法律真相。

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定位演变

要搞清楚这个问题,我们得从监管部门这些年发布的几个重要文件说起:

2013年的《通知》首次承认比特币是一种"特定的虚拟商品",这相当于给了虚拟货币一个合法身份。我当时看到这个文件时就在想,这个表态相当微妙——既不是全盘否定,也不是完全认可,而是给了一个折中的定性。

2017年的"94公告"主要打击的是ICO这种集资行为,但对个人持有和交易虚拟货币却只字未提。这就像是在说:你们私下玩玩可以,但别用来搞非法集资。

2021年的"924通知"是最严厉的一个,但仔细读条文你会发现,它针对的是"业务活动"而非个人行为。这个区别很重要——就像你偶尔卖个二手物品不违法,但如果以此为业可能就需要营业执照了。

虚拟货币可能涉及的犯罪类型

在办案过程中,我们发现虚拟货币确实容易与某些犯罪扯上关系:

比如某地破获的一个案子,犯罪团伙打着区块链项目的旗号发币集资,最后卷款跑路,这明显构成非法集资;还有的交易所没有相关牌照就开展业务,这就涉嫌非法经营;更常见的是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案例,去年我们就办过一个用USDT转移毒资的案件。

但关键问题在于:这些犯罪都是"附带"在虚拟货币交易上的,就像菜刀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伤人,但不能因此就禁止生产菜刀。同样道理,单纯的虚拟货币买卖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犯罪。

司法实践中的矛盾与争议

现在的司法实践确实存在一些混乱。我见过有的法院直接引用"924通知"判决虚拟货币交易合同无效,这其实有违《民法典》的规定——因为通知连行政法规都算不上。这就好比用公司的内部规定来否定外部合同的效力,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。

更让人担心的是,如果法院一味否认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效力,反而会助长"币圈老赖"的歪风。我就遇到过一个案子:张三委托李四炒币赚了钱,李四却以"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"为由拒绝分成。这种判决结果明显有违公平正义。

值得欣慰的是,并非所有法院都这么判。有些法官就很明智,即使认定合同无效,也会判决被告返还财产。这种处理方式既遵守了监管政策,又维护了基本的社会公平。

给投资者的三点建议

根据这些年的办案经验,我给虚拟货币投资者提几个建议:

首先,保留完整的交易记录和沟通证据。去年有个案子,当事人就是因为没保存好转账截图,最后吃了哑巴亏。

其次,尽量避免大额场外交易。现在很多诈骗都发生在OTC交易中,买家付款后卖家玩消失,这类案件侦破难度很大。

最后,要特别警惕"高收益"陷阱。我经手的案件中,90%的受害人都是被离谱的收益率蒙骗的。记住,在投资领域,高收益永远伴随着高风险。

总之,在当前法律框架下,个人持有和交易虚拟货币本身并不构成犯罪。但必须清醒认识到,这个领域确实存在较高的法律风险和投资风险。作为投资者,既要了解自己的权利,也要时刻保持警惕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