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火h火了,但这多久能烧
说实话,作为一个长期观察Web3经济的老韭菜,看到Friend.tech的数据时我还是吓了一跳。30万用户?日收入是OpenSea的6倍?这简直是在上演"小平台逆袭"的戏码啊! 别看现在每天还能稳定新增6000个"小白",回访用户也有9000人左右,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不太妙的趋势:每周交易留存率已经从22%暴跌到不足5%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很多人来Friend.tech就像逛庙会,热闹的时候凑个热闹,新鲜劲儿过了就拍拍屁股走人。 我自己也体验过这个平台,感觉就像是进了一个高级会所-进门先交10%的"门票钱",想找人聊天还得再付10%的"搭讪费"。要是聊得不投机,这钱可就打水漂了。这种模式对那些喜欢潜水看热闹的用户来说,确实不太友好。 不过话说回来,Friend.tech的吸金能力真是让人眼红。32万美元的日均收入,把OpenSea这样的NFT巨头都甩开几条街。更夸张的是,它的收益/总锁仓比率比Lido、Maker这些DeFi老炮高出100多倍! 这种赚钱效率,要么说明他们设计了一套精妙的商业模式,要么...就是还没遇到真正的挑战。就像我常对新手说的,牛市里谁都能当股神,关键看熊市来了怎么办。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创作者经济模型。直接把交易费的一半分给创作者?这招够狠!截止目前创作者们已经瓜分了1.1万ETH,差不多1800万美元。不过这个钱赚得也不均衡,有人赚了250个ETH,大多数人却只分到0.04个ETH。 我认识的一个小V试水后跟我吐槽:"在Substack收5美元月费粉丝都嫌贵,到Friend.tech上卖到第7个key就没人买了。"这反映出传统内容创作者要适应这种市场定价机制,还真得经历一段阵痛期。 现在大家都在猜:等空投热潮过去后,Friend.tech还能保持这样的热度吗?它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:一是怎么在社交领域站稳脚跟,二是怎么留住优质创作者。这两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 作为一个老韭菜的建议是:如果你打算进场,就把这当成一次有趣的社交实验,别太当真。毕竟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,今天的热点可能就是明天的回忆。用户增长背后的隐忧
惊人的赚钱能力
创作者的双刃剑
未来会怎样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以太坊交易费用触底反弹,1.83美元手续费时代来临!
- 欧洲正悄然成为加密世界的第二战场:DeFi与Web3的监管实验场
- 当AI遇上DEX:一场颠覆传统金融的智能革命
- 10月21日比特币行情观察:震荡中的机遇与挑战
- 狗狗币岌岌可危!0.20美元大关恐将失守
- 比特币惊魂24小时:假消息引发过山车行情,ETF闹剧背后藏着什么?
- Polkadot的蜕变之路:从高门槛竞拍到普惠生态
- 比特币家族内斗史:BTC、BCH与BSV的爱恨情仇
- 比特币跌破27,000美元:空头狂欢还是市场误判?
- 10月16日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BTC与ETH的微妙博弈
- 虚拟货币涉案处理:一场司法与监管的尴尬博弈
- LRT:加密世界的下一场财富盛宴正在酝酿
- 币圈三大潜力币种深度解析:XRP、XLM、SOL的投资机会
- 无聊猿还能扛起NFT的大旗吗?一位业内人士的观察与思考
- 比特币的寒冬何时结束?三万美金还有戏吗?
- Avalanche遭遇寒流:2023年第三季度表现不尽如人意
- 揭秘美国警方如何围剿杀猪盘:一场没有硝烟的加密战争
- 波场TRON迎来里程碑时刻:1.9亿账户背后的故事
- Nautilus Chain携手Coin98:一场改写东南亚DeFi格局的联姻
- CPI数据如何影响加密货币?这份指南帮你掌握市场先机
- 搜索
-